2023年国际山岳日:恢复山地生态系统

2023年12月11日

山地被广泛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,其陡峭的斜坡孕育了各种繁复的生命形式。这些地区作为自然的庇护所变得愈发重要:虽然它们只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,却容纳了地球上85%的两栖动物、鸟类和哺乳动物。这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738个全球生物圈保护区中得到体现,其中明显超过一半位于山区。

然而,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自然资源的非凡丰富正面临威胁。过去,由于偏远或地形困难,山地得以免受人类干扰,但如今这种状况逐渐减少。曾经被视为大自然摇篮和避难所的山地正在逐渐转变成墓地。在兴都库什-喜马拉雅地区,上个世纪就已经失去了70%的生物多样性。这些损失,包括物种的灭绝,如今正以加速度增长,正如ICIMOD的重要评估报告《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的水、冰、社会和生态系统》(简称《HIWISE报告》)所指出的那样。

在公众、政治和外交层面,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是我们当前危机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。联合国已宣布2021-2030年为生态系统恢复十年,去年,《昆明-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》的指导下,全球100多个政府承诺在2030年之前将30%的陆地和海洋保留给自然,其中包括兴都库什-喜马拉雅地区。今年,在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COP28上,自然首次成为讨论的核心议题。

这些努力,以及今年国际山岳日的“生态系统恢复”主题,为恢复和保护山区景观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推动力。那么,我们的八个成员国离实现“30x30”目标有多近呢?到目前为止,不丹是唯一一个实际超额达标的国家,其51.4%的土地面积已经属于各种保护区类别。

尼泊尔只有不到24%的土地受到保护;中国仅为16%,略高于目标的一半;巴基斯坦占12%;印度为8%;缅甸为7%;孟加拉国为5%,阿富汗为4%。

令人担忧的是,在整个兴都库什-喜马拉雅地区,自然资源仍然丰富的关键区域仍处在保护之外:67%的生态区、39%的生物多样性热点、69%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以及76%的重要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区都没有得到保护。

现有的保护区域犹如在人类改变过的景观中的“孤岛”,缺乏与其他保护区域的连通走廊,无法满足广泛分布的物种需求,并且面临非法捕猎、侵占和资源开采的压力。现有的保护区域不足以确保成功保护我们地区的象征性物种,包括亚洲象、独角犀牛和孟加拉虎。

一个尚未尝试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跨界生物圈保护区,这将允许在景观层面进行综合保护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跨越国家边界的共同政治承诺,并在共享生态系统的管理方面展开合作。ICIMOD将积极推动我们区域成员国接受这一解决方案。

然而,底线是,要扭转自然的损失,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估值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。只要经济学家继续将其价值定为零,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。在进行估值之前,拥有大量自然资本但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将因为缺乏3A信用评级而难以以较低贷款利率借款。必须为该地区的国家提供更便宜的资本来促使自然的恢复:这是ICIMOD将与我们的成员、多边开发银行和其他机构紧急合作推进的事项。为了防止地球系统完全崩溃,我们必须为大自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,这一观点从未像现在这样显而易见。

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-blank rss-blank linkedin-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